您的浏览器不支持FLASH!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预警信息 贸易壁垒 法律法规 知识园地 企业之窗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天气预报: 珠海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园地 >> 知识园地
 
知识园地
知识园地  
知识产权:外贸企业转型之钥
发布时间:2014-12-28 9:53:43 来源: 国际商报 浏览: 5183 次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但远非贸易强国,关键产品及核心技术领域方面的贸易仍然受制于人。根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仅2002~2013年间,我国出口商品遭遇美国“337调查”就达147起。其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条款逐渐增加、不断严苛,对中国相关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新挑战。

中企新课题--《反不正当竞争法》: 此前,在知识产权方面影响中国企业的主要是美国的“337调查”,即由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相关企业提起诉讼。而自2011年之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特别是对美贸易的路上需要更多地重视《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近年来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上的一个最新动向。该法案规定,只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了假冒、盗版的信息技术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无论其违法行为发生在何处,只要产品在美国相关州销售,都将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导致被美国相关州政府或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起诉,并面临包括货物在美国被扣押、禁止销售、甚至惩罚性赔偿等风险。该法案相较于“337调查”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了知识产权权利人之外的州政府甚至是竞争对手发起诉讼的权利,从而使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明显增加。

2013年年初,中国宁波一家纺织企业因使用盗版软件遭到美国加州起诉。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中国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面临类似的法律风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较为薄弱,并未充分重视软件正版化问题。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美国影响日增,该法案也增加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客户及市场流失的风险。全球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充分利用该法案的规定,提起诉讼,阻止中国企业的商品在美销售,抢占市场份额。而一些在美客户或合作伙伴为了自身利益,可能选择终止与中国企业的关系,使其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同时,若法院作出不利判决,企业又无力或拒不赔偿损失,其产品将被拒于美国市场大门之外,从而丧失原有市场。

但另一方面,该法案也给那些具备良好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同等的机遇:如果能够不断取得和提高在合法IT产品使用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做好软件资产管理,企业就可以迅速适应美国市场的变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摆脱依靠密集及廉价劳动力竞争的状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因此,良好的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获得竞争先机。

中企必须积极应对: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各类知识产权知识的积累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不仅需要自身不断增持核心知识产权,更需要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并尊重他国的知识产权。因此,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非常有必要在发展过程中如同监控新技术和相应知识产权发展一样,加强对国际贸易中法规政策新动态的了解,并切实采取行动适应这些日趋严格的要求,不断积极参与和了解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最新进展,保持在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

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首先应该练好内功,迅速制定内部的知识产权制度,出台知识产权审计政策,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同时要建立后续的正版化管理制定,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面实现IT产品利用的合法化。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应与企业一道协作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它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由大变强、促进建设富有创新力、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以及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最佳途径。

分享到: 更多
新闻资讯 | 预警信息 | | 知识园地 | 企业之窗 | 在线服务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 2011-2012 http://fair.zhcci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r 珠海进出口商会公平贸易工作站服务网 版权所有
电话:0756-3352991 传真:0756-3352162 地址:珠海市石溪路88号尚东领御15栋1单元201、202室 QQ:5110485 Email:info@snow-tech.net
粤ICP: 备05090940号 技术支持:思诺科技
珠海市进出口商会公平贸易工作站服务网